“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做基础研究,既要踏实也得肯干,没方向就创造方向,有方向还要找新方向,解决临床问题,最终转化落地!
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聚焦于多聚ADP-核糖基化修饰(PARylation)的热门研究,它没有停留在PARylation的常规DNA修复中,而是另辟蹊径链接代谢控,为靶向干预结直肠癌提供了新视角,成功上线《Advanced Science》。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这本期刊,24年年发文量高达3000+,IF=14.1,中科院一区,国人友好期刊,近三年国人发文比例约74.29%,中科院、清北等顶尖机构为主要贡献者,没预警。只要注重基础与应用研究,都可以挑战发表,说一句“发一篇吃一生”也不为过!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发展常伴随代谢重编程,尤其是糖酵解增强和氧化磷酸化(OXPHOS)抑制。然而,驱动代谢异常的关键分子机制尚不明确。Nudix水解酶家族成员NUDT13在多种应激条件下表达异常,但其在CRC中的作用未见报道。
2025年2月,中山大学癌症中心王凤伟、谢丹共同通讯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期刊发表论文“Nudix Hydrolase 13 Impairs the Initi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by Inhibiting PKM1 ADP-Ribosylation”,揭示了NUDT13通过抑制PKM1的PARylation修饰,调控结直肠癌(CRC)代谢重编程及肿瘤发生的全新机制,为靶向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亮点
本研究从临床异常到分子机制,再到转化应用,全程高能!
本研究实现了从基础发现到治疗策略的完整转化医学闭环,巧妙连接了PARylation修饰与肿瘤代谢,不仅为CRC治疗提供新靶点,也为基于蛋白翻译后修饰的药物开发树立了范例。如果您也对这个方向感兴趣,欢迎右下角联系客服,24小时随时在线恭候大驾!
通过转录组分析锁定NUDT13为CRC发生的关键抑制因子,其在癌变过程中显著下调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功能实验揭示NUDT13在体内外均能抑制肿瘤生长,但微环境依赖性表型差异提示其可能通过调控肿瘤-宿主互作发挥抑癌作用,为后续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系统的分子互作分析和功能验证,首次揭示NUDT13作为核定位蛋白与PKM1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并正向调控其蛋白稳定性。临床样本分析进一步证实NUDT13-PKM1轴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深入理解结直肠癌代谢重编程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通过系统的功能实验证实,NUDT13通过特异性上调PKM1表达,促使CRC细胞从糖酵解代谢模式转变为氧化磷酸化模式,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一代谢重编程效应在体内外实验中得到验证,且具有氧依赖性特点。
通过结构域定位分析,首次明确NUDT13的NH结构域是其与PKM1发生功能性互作的必要条件,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NUDT13-PKM1相互作用的精确分子界面,也为后续开发靶向该结合界面的抑制剂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
通过位点特异性泛素突变体分析,深入揭示了NUDT13通过特异性拮抗PKM1蛋白N端K48/K63连接型泛素链的形成,从而阻断其蛋白酶体降解途径的分子机制。该发现不仅阐明了NUDT13稳定PKM1的精确作用靶点,也为理解蛋白质稳态调控在肿瘤代谢重编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
通过体/外内PARylation实验,证实PARP1可直接催化PKM1的PARylation,该过程可被Olaparib或NUDT13过表达抑制。通过对ADP-核糖化的活性位点预测,首次揭示PARP1特异性催化PKM1在E275/D281/E282/E285/D296位点的PARylation修饰,进而触发其K48/K63型泛素化降解的级联反应。该发现不仅阐明了NUDT13通过拮抗PARP1活性来维持PKM1稳定的精确分子机制,更创新性地建立了ADP-核糖基化修饰与肿瘤代谢酶稳定性调控的直接联系,为开发靶向PARylation-泛素化轴的抗癌药物提供了新策略。
通过酶活分析和基因编辑技术,首次揭示NUDT13通过其Nudix结构域中保守的谷氨酸残基(E245/248/249)发挥特异性ADP-核糖水解酶活性,直接清除PARP1介导的PKM1 PARylation修饰。这种独立于经典去PAR化途径的作用机制,在分子、细胞及动物模型层面均得到系统验证,不仅阐明了NUDT13-PKM1轴抑制结直肠癌发生的核心生化机制,更通过Olaparib的挽救效应为临床干预PARylation异常提供了直接证据。
通过结构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相结合的策略,首次证实NUDT13的230-252氨基酸是其调控PKM1稳定性的最小功能单元。基于此设计的穿膜肽N13-iRGD在体外和体内模型中均成功模拟了NUDT13的抑癌功能,且不引发系统毒性。这一发现不仅为开发靶向NUDT13-PKM1互作界面的肽类抑制剂提供了直接依据,更创新性地证明了功能域模拟策略在肿瘤代谢干预中的转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