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号,由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承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协办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培训班”在浙江省中医院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以网络直播的模式展示各项会议议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出席会议并做大会致辞,并讲述了《长链非编码RNANCK1-AS1通过竞争性结合microRNA-138-2-3-p和激活TRIM24/Wn t/catenin轴来促进胶质瘤的形成》(图1)
图1
会议中,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李新伟重点介绍了《颅颈交界区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图2)
图2
杭州铂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监季苗苗在此次会议中在《神经外科与网络药理学》(图3)方面与在座的各位专家与领导展开了广泛的研讨与交流。
图3
2007年英国Dundee大学、药理学家Andrew L. Hopkins率先提出了网络药理学的概念,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从系统生物学和生物网络平衡的角度阐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改善或恢复生物网络平衡的整体观角度认识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并指导新药发现。自Andrew L. Hopkins提出了此概念之后,"网络药理学"被迅速应用于众多领域的研究中,显示出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图4)
图4
在以前的药物研发模式中,主要遵循“一个药物、一个基因、一种疾病”的模式,这是导致70%的新药在临床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临床上的多种慢性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是多基因、多因素作用的疾病,仅根据单一作用靶点难以达到良好治疗的效果。以肿瘤的发生为例:形成一个立方厘米的实体瘤需要10年的时间,经过6大步骤:克服凋亡、抑制衰老(无限增殖)、分泌自我增殖信号、对生长信号不敏感、血管新生和侵袭,其中有大量的基因和蛋白参与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形成药物分子设计新模式,是发展创新药物的重要途径。(图5)
图5
随着网络药理学的诞生,要求药理研究人员借助于现代化技术对于药物研发模式进行研究与改进,逐渐转变常规的研发理念,从多靶点与复杂疾病关系角度,形成一种新型的药物研发模式,以此通过该模式研制的药物治疗更多疾病。(图6、图7)
图6
图7
会议最后,随着闭幕式的逐渐拉开,本次会议圆满结束。此次盛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加强传统中医药在防治神经外科相关疾病作用中的机制水平,提高传统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方法,增进各医院专家学者交流,为神经外科相关病患提供坚实的保障。
杭州铂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领域内一员将持续秉承“求真、创新、专注、务实”的科研精神,推动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转化,为您提供生物医学领域专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