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Helios质谱流式系统、Hyperion XTi™ 组织成像质谱流式系统、PLT-MC601质谱流式检测系统。
简介:
成像质谱流式技术(lmaging Mass Cytometry,IMC)是基于质谱分析和图像学的高维细胞成像技术,能在组织或细胞水平上同时对40种及以上的蛋白标志物进行成像,从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细胞样本中各种不同细胞类型及其状态的能力。
技术优势:
①高通量多参数检测,细胞分类准确;
②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组织成像更加精细,消除背景问题。
应用场景:
IMC也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肿瘤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病原体研究等。
应用意义:
更准确地描述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进而揭示不同疾病间的差异和联系。同时,该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和设计,有助于开发更精准的治疗手段。
相关发表文献 Relevant Published Literatures
[1] Single-cell spatial landscapes of the lung tumou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PMlD: 36725934)
(一区IF:64.8)
共一:Mark Sorin:
罗莎琳德和莫里斯古德曼癌症研究所,麦吉尔大学;
麦吉尔大学人类遗传学系。
科学问题:
高分辨率单细胞技术揭示了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然而大多数临床策略依赖于肿瘤亚型的病理学分类,这些分类中单细胞的空间分布和表型仍不明确。
实验方法:
本研究应用IMC来表征416名患有肺腺癌患者的肿瘤和免疫景观,并分辨出超过160万个细胞,对具有不同临床相关性的免疫谱系和激活状态进行空间分析。使用机器深度学习,通过单个1平方毫米的肿瘤核心高准确率地预测手术后患者进展,这对于手术切除后的临床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果及结论:
本研究通过IMC技术探索了与患者临床结果相关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空间分辨特征,展示了在单细胞分析中空间分辨率的重要性,还展示了人工智能将提高我们对癌症进展过程中微环境特征的理解,这将带来对未来临床实践方面新的思考。
[2] Reveal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folicular lvmphoma patients progressing within 24 monthsusing single-cell imaging mass cytometry. (PMID: 35996180)
(一区IF:28.5)
通讯:徐兵,厦门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厦门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厦门市血波恶性肿瘤诊疗重点实验室。
科学问题:
滤泡性淋巴瘤(Folicular lymphoma,FL)患者在疾病进展24个月内(POD24)的预后较差。已知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在FL的发病和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FL惠者POD24期间的TIME的演变情况并未被揭示。
实验方法:
通过IMC技术,使用36种抗体标记定量分析了13名FL患者在诊断和POD24时的TIME结构。
结果及结论:
该技术良好地剖析了FL的滤泡和周围区域。空间分析表明,滤泡周围区域,更多的FL细胞遭受CD8+T细胞攻击。在POD24期间,在滤泡及其周围区域,L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比与Tregs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更为紧密。巨噬细胞也更频繁地与Tregs细胞合作,使FL细胞不断逃避免疫细胞攻击。发现利用LAG-3,巨噬细胞和Treg的新型免疫治疗方法将能够克服FLPOD24患者的不良结果。
[3]Integrated Multi-Omics Landscape of Liver Metastases. (PMID: 36574521)
(一区IF:29.4)
通讯:陈磊,复旦大学上海肿瘤中心肿瘤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信号转导国际合作实验室、国家肝癌中心。
科学问题:
因缺乏对肝转移瘤内复杂的免疫微环境的深入了解,患者往往接收了不合适的治疗,从而导致不良的预后。
实验方法:
应用IMC技术对在100个肝转移瘤和50个原发性肝癌组成的队列表征其免疫景观。通过转录组和全外显子测序探索不同免疫微环境亚型之间的潜在机制。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多重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培养、小鼠模型、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等技术用于相关验证。
结果及结论:
在上述队列中发现了5种免疫亚型,表现出不同的预后,并发现了形成恶性亚型的可能原因。SLC2A1通过增加Spp1+巨噬细胞的比例和它们与T细胞的抑制性相互作用,促进了肿瘤免疫逃避和肝转移。该研究提供了肝转移瘤的综合多组学景观,揭示了恶性免疫亚型的潜在机制,并证实了SLC2A1在调节肿瘤微环境重塑的作用,包括原发性肿瘤和肝转移瘤病灶。